我應該算是資深的電子閱讀器使用者。 打從Kindle的第一代電子閱讀器一直到現在的Kindle Paperwhite Signature Edition、 Kobo Libra、 文石 Go 3到文石 Note Max和讀墨。 大大小小10機台, 從黑白到彩色, 從怕咖啡汁到可以泡澡, 從按鈕翻頁到觸控翻頁到現在的機身雙擊翻頁,從沒筆到有筆, 從micro usb到type c 接口。 電子閱讀器這十幾年來的發展說快也不快但也確實改變了許多。 中間我也嘗試過使用 11“, 13” 和 mini 的iPad來當閱讀器, 但是如果你是長時間閱讀這個真的不推薦。
我一直在尋尋覓覓最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和工具。這個需求會會隨著自己的生活步調和方式的改變而改變。 度假的時候只想在海邊輕鬆的翻閱小說就想要一本防水、可以邊泡澡邊閱讀、手拿很輕巧的閱讀器。 閱讀工具書或是一些pdf的時候, 就會想有一本大一些的電子書。 如果是閱讀WSJ.com 或是商業周刊就會想要有多大尺寸請給我多大的。 但是如果你在咖啡廳, 你就會覺得桌子怎麼那麼小哈哈! Cama的桌子不行, 路易莎的桌子看運氣因為他們家的桌子有大有小, 星巴克對數位遊牧民族最友善。 一堆器材和充電線擺出來你會只喜歡都用type c 接口的配備!
說一下我現在使用的配備。 一台Kindle Singnature、一台 Kobo Libra Color和一台文石 Go3 和一台文石Note Max。

選擇閱讀器之前
在你選擇任何閱讀器之前務必瞭解你自己閱讀的內容。 如果是閱讀英文書那麼就是Kindle了。 撇開閱讀器的大小尺寸或是重量, Kindle PaperWhite Signature Edition 是我在眾多閱讀器中使用體感最佳的一本閱讀器。 不管事翻頁的速度, 殘影的處理, 菜單的靈敏度都是排名第一的。 PaperWhite 如其名, 真的白! 但是如果妳想要使用Kindle 閱讀中文書, 請你三思, 因為Kindle繁體中文書只用2萬本左右。 以下列出我在網上找到的一些資料。
閱讀平台 | 繁體書數量(大約) |
亞馬遜 | ~2萬 |
Kobo | ~25萬 |
誠品線上 | ~ 13萬 |
博客來 | ~20萬 |
Readmoo | ~17萬 |
從這些網路上爬文回來的數據清楚顯示, 如果你是要閱讀中文書的話, 請從繁體書選擇最多的平台開始。 不然真的會買不到你要的書。
我之所以會在多個閱讀平台上有帳號, 最大的原因有2個:
- 書的選擇
- 買書的價格 (是的同一本書不同的平台售價不一樣)
我曾經在亞馬遜中國購入了許多書, 但是後來亞馬遜退出中國後, 所有的書都不見了。 這個是因為當時我自己的疏忽,錯過了下載電子書的最後時間。 所以我得到的結論是, 電子書一定要選藏書量大的平台。 且不太會倒的平台。 但是既然亞馬遜都會退出一個市場, 我最近有開始研究如何去除DRM和備份自己的電子書。
幾乎所有的閱讀平台都有相對應的軟件可以下載, 所以只要你有桌機、iPhone、iPad或是任何安卓手機, 你都無需購買任何閱讀器就可以閱讀電子書。 閱讀器最大的好處其實就是護眼。 如果你的閱讀時間不長, 建議你從一般的閱讀軟件入門, 把購買閱讀器的錢省下來去買書。
開放平台vs不開放平台
Kindle 閱讀器只能閱讀亞馬遜上販售的書所以是封閉的平台。 文石的閱讀器很像安卓手機可以安裝亞馬遜、博客來、誠品的app讓你可以閱讀這些平台販賣的書, 所以是開放的平台。
一般封閉平台的閱讀器使用感受會比較好, 但是你就是被會被平台限制。 封閉的閱讀器是無法閱讀任何其他平台上所購買的書的。
帶123本書出門
沒有電子閱讀器之前, 出門的時候都要耗費一些時間想一下今天的心境如何, 今天要選什麼書一起出門? 自己會有機會閱讀嗎? 會不會太大本、會不會太重?
有了閱讀器之後, 我上讀冊賣書的機會變少了, 家裡書櫃整齊了, 不需要書衣書籤了。 想閱讀的時候我再決定今天讀什麼!隨著自己的當天的心境變化, 選擇一本當下最適合自己的書。
因為有了閱讀器, 我的閱讀量增加了。
買書的價格

同樣一本書在不同的平台價格不一樣。 不誇張, 落差10幾%是蠻常見的。 如果你每個月都固定會購入一些書本, 時間長了就會累積出一筆可觀的金額。
另外, 買書總價要加入信用卡的國外刷卡收費。 Kobo和Kindle屬於國外刷卡, 但是博客來不是。
使用體感
翻頁
我不喜歡翻頁的時候螢幕整個刷新的感覺, 但是大部分的閱讀器如果不刷新就會有殘影。 使用下來, Kindle的體感最好, 然後是Kobo 再來是文石。 文石因為是開放系統, 系統有很多設定可以讓你來調適不同閱讀的app來達到最佳閱讀的效果。 這也是我選擇文石這個開放系統的原因。 但是每一個app的最佳刷新, 深淺顏色都不一樣, 體感也很個人,所以這個真的自己要花時間嘗試看看後才知道。 Kindle 和Kobo 就比較無腦, 也沒有什麼可以調整的。
重量
長時間閱讀的話閱讀器的重量會是關鍵。 拿著一本書和拿著閱讀器的感覺還是不太一樣的。 太重的閱讀器拿久了你就會無法持久。 我目前最久解方是使用一個小支架。在使用小支架後, 我可以更注意自己的坐姿且動動手指頭就可以翻頁, 不需要一直拿著閱讀器。
畫線
Kindle 的畫線最直覺, 點擊滑動完成。 Kobo Libra Color 和博客來會需要你再滑動後每次都需要選擇畫線的顏色, 這個很煩。 另外Kobo和博客來的反應也沒有Kindle絲滑。
註腳
Kindle 和 Kobo 在你點擊註腳後會顯示內容然後可以很直覺的回到原來的地方繼續閱讀。 博客來的閱讀器的設計基本上會讓你迷路。

字體放大縮小
Kindle和Kobo上這個很直覺, 和iPad的操作一樣, 雙指撐開就會有了。 博客來的要到選單裡面去處理, 這個UI設計慢了一個世紀。
其他的功能和常見問題
- Vocabulary List
- Kindle 可以自動記錄你所查過的所有生字, 方便你日後學習。
- Word Wise
- Kindle 英文書獨有的功能, 系統自動在生字上給你簡易的意思。 這樣你就可以快速的閱讀無需一直翻查字典。
- 台灣購買Kindle 最便宜的方式
- 到亞馬遜日本購買, 然後通過樂天把Kindle寄回台灣。 讓樂天幫你拆掉盒子還可以減輕重量和/運費。
- 文石系統安卓12之前使用博客來都會顯示烏漆嘛黑的選單
- 系統可以這樣調適
- 需要購買保護貼嗎?
- 我都是用原廠的皮套, 所以就算放在包包也不太會損壞銀幕。
- 需要買Kobo的筆嗎?
- 畫線用手就可以了。 我的字很醜, 在小小的Kobo上寫不出繽紛美麗的筆記。
- 彩色的閱讀器會比較好嗎?
- 說實話, 彩色的閱讀器是剛起步。 一開始可能會讓你興奮一下下, 但是實際用久了之後, 清晰高對比度的文字才是賞心悅目的。 如果你真的需要顏色, 用iPad 外加一個抗藍光保護貼吧。 因為沒有比較就不會有傷害。
建議
如果閱讀量不大, 手機、iPad或是電腦就可以了。
如果預算有限, 又有喜歡的閱讀平台, 買你喜歡的平台出的閱讀器。
如果預算有限, 又不想被平台約束, 選一台開放式的閱讀器。
如果預算足夠, 買你喜歡的, 因為每一台都會給你不一樣的體驗。
閱讀是極個人化的體驗。選擇閱讀器的關鍵,不在於規格,而在於是否貼近你當下的生活模式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