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Blog

四角窟觀景台

今天原來的目的地是三貂角燈塔, 想在初夏的季節嘗試捕抓銀河!開車抵達的時候有位女警手持螢光棒指示我離開。 掉頭回來後詢問才知道三貂角燈塔要到2020年4月底才會開放, 目前還在更換雷達。 運氣有點不好~ 不死心的我打開地圖, 發現了附近有四角窟觀景台, 果斷的開車前往。 那時候的時間大約7點多, 四角窟觀景台作為背景圖光圈1.4 曝光30秒後有美麗的藍調。 但是因為曝光過久就會拉出星軌的痕跡。 在光線允許的前提, 應該可以抓15s~20s的曝光。 無須 BULB 模式。 藍調一下就沒有了, 取而代之的是漆黑的夜空和陣陣的海浪聲。 上面這張圖的左側有些許的黃色, 這是因為四角窟觀景台在三貂角燈塔照射的範圍, 燈塔的光暈會讓照片多了光染的效果。 三貂角燈塔是以固定的速度在給遠處的船隻導航,幾乎360度的強光環繞。 今天嘗試了使用 PhotoPills 這個app 來協助自己, 老實說不是很上手。 有必要在下次夜拍之前把這個app 搞懂! 攝影筆記 出發前最好還是多爬文看看開放時間和附近景點, 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和讓自己多一些選擇 認真學習輔助的app PhotoPills 遙控器的電池🔋耗盡, 自己完全沒有備援。 行裝清單需要更新了。 下一次的嘗試 光影塗鴉

PhotoBlog

海世界觀景臺

沿著海世界觀景臺有一條頗長的行人和腳踏車步道,可以從關渡大橋一直騎, 沿路經過獅子頭釣魚台、觀音坑溪橋等地方。沿著淡水河的綠蔭非常涼爽。躺在成排的樹蔭底下會比腳踏車到旁搭建的簡約涼亭舒服很多。 沿路也經過廢棄的船隻所構造出來的大件擺設。 中午的太陽非常毒,但是依舊無法澆滅大家對垂釣的熱愛。靜靜的坐在高溫底下等待上鉤者。 最後終於等到太陽西下, 可以進入夜拍模式了。 晚上的公園人潮不見減少, 但是大家的腳步卻又放的更慢了。有錢人家停泊的遊艇和對岸的燈會通明相對應張。 攝影筆記 長曝光是吸引人的, 因為這個技巧會讓湖面變的平靜、夜晚的景色更加清晰可見。 如何讓夜間的水波倒影依舊保持它的動態感而非過於筆直的光柱需要更多練習。 弄台折疊腳踏車對勘查場地會有協助, 不然都靠步行會太久。

PhotoBlog

深坑老街

深坑,一個距離有點遠又不太遠的遠離市區商圈。因為清澈的水質以及特殊鹽滷製法所製作的豆腐,其炭味口感吸引了許多饕客,成為一般人熟知的「豆腐故鄉」,也因此造就了老街的繁榮。在這好山好水的孕育以及承襲先人早期篳路藍縷的拓墾精神下,深坑四寶:茶葉、豆腐、竹筍、黑豬肉才能始終保持極佳的品質,成為在地著名的特色產業。 這裡吸引我的是保留完好的建築, 有著自己的獨特的風格, 黃昏讓所有的老舊都披上了淡淡的暮色。 平日的老街遊客熙熙攘攘,一磚一瓦卻也靜靜的安分的記憶者曾經的熱鬧。 乾淨的巷弄,說著曾經繁華的驕傲。整潔是自我的要求, 而歲月所留下的痕跡卻也襯托出這份驕傲。 有品味的吊燈,堅守一個時代的光痕。 整整齊齊的豆腐乳與渣物,裝的是一罐罐的耐心與歲月,醞釀的是沉澱後的美好滋味,遺留下的是豐富多彩交雜的點點滴滴。 樸實無華的外表,卻又讓人滿心期待。 一片屋簷,一個家。 鎖在木門後的是回憶、是曾經、是喜悅、是緣聚也是緣滅。站在門外的遊子,想著的只有回家, 而家門口的燈,永遠的為你點亮著! 閣樓間記憶中的身影與腳步聲,木板摩擦的咯吱聲泉湧般的回憶填滿了空間的同時,靜靜卻不見了蹤影。 一切是那麼的安靜。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