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PhotoBlog

PhotoBlog

豆腐岩

成排的豆腐狀水泥塊和小瀑布,綿延橫跨於河上!岩层受到大地构造应力而产生两组平行节理,切割岩体而形成的岩块,類似豆腐的外形,因此取其形称为豆腐岩。 頭前溪的豆腐岩是人造的, 並非大自然的沖蝕下而誕生。 它是為了延緩河床刷深的消波塊,現已成為攝影景點。 要來到這裡, 可以沿著員山裏 24°47’54.1″N 121°01’39.4″E 沿路還有綠油油的稻田。 到了這裡車可以停在橋下, 步行3-5分鐘就會到豆腐岩了。 靜靜的從曝曬的下午坐到日落,觀察光影的變化。攝影的好處就是可以忘我的專注於當下,短暫的從生活中抽離。 跨過人造豆腐岩的時候還是要非常小心, 因為石塊和石塊之前的縫隙是蠻大的。 瞭望興隆大橋觀景臺也別有一番景色!

PhotoBlog

金瓜石地質公園、外星石頭陣

之前去不厭亭就有經過金瓜石地質公園了, 那時候公園的入口有流動洗手間,所以也就經過並沒有往內走。往內走後可以眺望不遠處的無耳茶壺山。 多個景點都在九份和金瓜石的交界,不厭亭、九份老街、八斗子車長、陰陽海、黃金博物館、無耳茶壺山等等,高密集度的POI景點促使了我最近假日就往九份跑! 步行到這裡並不遠, 步道都維護的很好, 輕鬆就可以抵達。坐在這外星石頭陣中, 心裏一下子感覺好像小學生準備上課的樣子,一下子又像要準備聽演唱會一樣,坐在石坐往海邊遙望又有一點以管窺天的感覺。 一排排整齊的石坐,兩側顏色鮮豔的山壁是豐富礦石的痕跡。 金瓜石地質公園的礦物就是黃金!本山礦體是金瓜石重要的金礦礦區,光緒19年(西元1893年)基隆河淘金客從猴硐溯溪而上發現九份小金瓜露頭,隔年5月發現大金瓜的金脈露頭,露天岩石似如金瓜形狀故名「金瓜石」,成為金瓜石地名的由來。金瓜石山頭原本海拔660公尺,歷經百年的開採,山頭降低106公尺至與三坑平(約海拔500公尺左右),由於露天開採的關係,現在出露得非常清楚,成為現成的野外地質教室。 通過Photopills 這個app顯示, 如果4/19凌晨3.21am 到這裡, 有機會補抓到銀河! 第一次使用Photopills 的AR功能, 實在方便。 攝影就是在對的時候人在現場捕抓到精彩的一刻! 期待有一天可以來這裡和銀河碰面!

PhotoBlog

四角窟觀景台

今天原來的目的地是三貂角燈塔, 想在初夏的季節嘗試捕抓銀河!開車抵達的時候有位女警手持螢光棒指示我離開。 掉頭回來後詢問才知道三貂角燈塔要到2020年4月底才會開放, 目前還在更換雷達。 運氣有點不好~ 不死心的我打開地圖, 發現了附近有四角窟觀景台, 果斷的開車前往。 那時候的時間大約7點多, 四角窟觀景台作為背景圖光圈1.4 曝光30秒後有美麗的藍調。 但是因為曝光過久就會拉出星軌的痕跡。 在光線允許的前提, 應該可以抓15s~20s的曝光。 無須 BULB 模式。 藍調一下就沒有了, 取而代之的是漆黑的夜空和陣陣的海浪聲。 上面這張圖的左側有些許的黃色, 這是因為四角窟觀景台在三貂角燈塔照射的範圍, 燈塔的光暈會讓照片多了光染的效果。 三貂角燈塔是以固定的速度在給遠處的船隻導航,幾乎360度的強光環繞。 今天嘗試了使用 PhotoPills 這個app 來協助自己, 老實說不是很上手。 有必要在下次夜拍之前把這個app 搞懂! 攝影筆記 出發前最好還是多爬文看看開放時間和附近景點, 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和讓自己多一些選擇 認真學習輔助的app PhotoPills 遙控器的電池🔋耗盡, 自己完全沒有備援。 行裝清單需要更新了。 下一次的嘗試 光影塗鴉

Back To Top